【财新网】吴青(化名)在山东青岛经营一家小型服装厂,二三十人的规模,主要是设计、生产和销售针对年轻女性的服装。生意还算不错的2019年底时,他决定追加投资扩张产能,向银行借入30万元个人经营贷。不料,很快新冠疫情暴发,服装厂业务量急剧下降,资金链开始吃紧。其间,吴青又向服装厂追加50万元个人信用贷款,包括银行消费贷、信用卡套现以及网贷,期望能渡过难关。
然而,疫情之后,吴青的服装厂经营状况并未有太大改观,但80万元贷款即将到期,加之此前投入的70万元以房抵押贷款、工人工资支付等压力,吴青的服装厂资金越来越转不动。陷入债务困境的吴青,频频收到债务中介的电话,各个社交媒体也不断向他推送关于“债务优化”“债务重整”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