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2024年刚刚年满30岁的李刚(化名),两年前手头还有工作积攒下的五六万元积蓄,对“负债”没什么概念。2022年,由于所在的公司看起来势头良好,他在公司创始人的鼓动下,参与投资了公司运营的一个项目,为此在几个网络平台欠下了总额30多万元的信用贷款。
但他没想到的是,2023年年中以来,公司运营状况急转直下、濒临破产、创始人失联。借债投资仅仅一年有余的李刚,发现自己不仅要面对工资减半和大概率失业的现实,还背负上了沉重的债务。收入下降难以覆盖每月还债压力的他,不得不走上“以贷养贷”的危险之路,债务随时可能“爆雷”,甚至计划出国务工偿还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