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曾刚:警惕非银行机构对支付渠道、用户数据和商业机会的垄断可能

文|财新 刘冉
2025年07月09日 12:11
中国应积极推动货币数字化进程,同时,强化对新兴数字货币工具的监管能力
曾刚表示,目前,美国等经济体对稳定币合规性监管的探索,无疑为全球金融市场树立了重要参照。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面对货币体系日益多元化的趋势,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亟需主动调整应对策略。”近日,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发文指出,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新兴稳定币和数字货币的支付便利性,在可控范围内推动金融服务升级,满足社会成员对高效、安全、低成本支付工具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更需高度警惕非银行机构对支付渠道、用户数据和商业机会的垄断可能,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积、信息孤岛的形成以及监管套利现象。

  曾刚分析,稳定币,作为区块链经济中的核心支付工具,尽管在本质上仍以法定货币或特定资产为锚定,并不能直接创造新的主权货币,但它们对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客户支付行为、跨境资金流动、金融数据归属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实质冲击。例如,稳定币的高透明性和便捷性提升了资金流动的效率,却也可能削弱了央行对货币流通和资金监管的能力。此外,稳定币生态中以科技企业和联盟为主导的平台型机构,可能借由其用户基础和技术优势,获得对新型支付渠道及用户行为数据的主导权,加剧“数字垄断”现象,增加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李箐 | 版面编辑:王影
推广

视听推荐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