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银监会暂停不良资产证券化审批

2009年02月25日 17:28 来源于 caijing
国内不良资产证券化刚刚起步,产品简单初级,风险相对容易识别;未来潜在市场仍然巨大,创新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之路仍然漫长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内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暂趋停步,国内银行创新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之路仍然漫长。
  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表示,银监会目前已暂时叫停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市场人士认为,该决定更多是着眼于当前环境的权宜之策,中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刚刚起步,产品尚属初级,风险易于判定,未来潜在市场仍然巨大。
  一位接近银监会的人士表示,银监会暂时停止审批不良资产证券化,主要出于安全和稳健的考虑。此前,央行金融市场司曾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央行出于创新考虑推进这一产品,但具体产品审批是由银监会逐个报批。
  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开发部总经理张卫东认为,叫停更多是考虑到稳定因素,因为“受目前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监管层也担心社会上的负面影响”。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是目前国内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试点单位之一。
  张卫东表示,国内不良资产证券化刚刚起步,其规模和风险都很小。产品相对简单初级,没有美国次贷的那些复杂衍生品,风险相对容易识别,在债券中属于优质债券。
  “我个人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大方向不会变。目前机构投资者还需要进一步培育,但这块市场很大。”他表示。
  中国资产证券化试点始于2005年3月,央行、银监会共同制定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正式启动试点。当年11月,《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发布。2005年12月,建行和开行率先推出两项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
  截至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了两批试点。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方面,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建设银行发行共四单不良资产支持证券。
  去年底,国务院提出金融促经济30条意见,其中明确提到创新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一位银行监管专家当时表示,此项工作的推进,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准备情况,即人才、系统、技术、定价能力等;二是相关配套法律政策完善情况,这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