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沈联涛:衍生工具可以转让但不能消除风险

2007年09月13日 16:37 来源于 caijing
次债危机发源于高流动性导致的过度杠杆,以及透明度丧失
  

  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9月13日在“论坛:中国金融新棋局”上表示,通过次级房贷危机,国内银行应当要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促进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沈联涛指出,次债危机的根源在于过度流动量导致衍生产品的过度杠杆效应。次债息差没能反应出来债券的风险,次债业务也缺乏透明性。
  因此,在被衍生化之后,次债更加缺乏透明度,很多信贷评级机构先过度乐观评价,然后再过度悲观评价,令市场惊慌。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即使是全球最先进的投行、基金都没有办法以高度的透明度认识次债危机问题,所以整个次债市场从良性循环变成了恶性循环。”沈联涛说。
  沈联涛认为,这场次债业务危机中暴露出全球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缺陷。“次债危机讲白了,就是现代发达银行自己的风险管理体制跟不上市场的发展。”沈联涛说,“有些金融机构算不清楚自己的内部风险,计算不出次债投资的准确价值,更有甚者,连衍生产品定价的准则也不清晰。在对风险评估不清晰的情况下,市场流动量就缩减得很快。”
  “中国的银行业应该认识到,风险可以用衍生工具去转让,但不是消除,用衍生工具转让风险的时候,可能接受新的风险。”沈联涛说。
  沈联涛认为,要接收次债危机的教训,惟一的办法就是谨慎投资,加强内控和风险管理。而风险管理最终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这和银监会强调的是一致的。银行监管的目标就是抓法人、抓风险、抓内控的方针原则。■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