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金融

信用危机蔓延 银行小微如何避险

2014年06月19日 12:27
T中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小微贷款不良开始大面积暴露,联保模式失效,从贷款人到分支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再次凸显

  【财新网】(记者 吴红毓然)小微贷款的风险管控历来是难题。在经济下行周期,信用危机局部爆发,小微企业风险不断传递,联保机制几近破产。这一严峻形势下,银行如何应对?财新记者通过走访调研,总结出银行的四种小微业务模式,包括民生银行的“风险补偿基金”、北京银行的“阶段论”、工商银行的“增信论”以及招商银行的“大数据”愿景。

  民生设“风险补偿基金”

  民生银行仍是小微贷款的排头兵,该行把小微企业界定为资本金在500万元以下。民生银行最早提出小微战略,果断推进事业部制,将所有二级分行都变成了只做小贷的业务机构,推出“商贷通”等产品,以商圈加产业链的模式,大规模推进小微贷款,在短时间成效显著,获得了市场追捧。但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小微贷款不良开始大面积暴露,联保模式失效,从贷款人到分支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再次凸显。

责任编辑:陈慧颖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