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世安:战略新兴板将拓宽风投退出渠道

2015年10月19日 11:27 来源于 财新网
在19日举行的“上证2015中国股权投资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世安就该所建设战略新兴板的意义、紧迫性、境外经验等方面做了主题演讲

  【财新网】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消息

  在19日举行的“上证2015中国股权投资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世安就该所建设战略新兴板的意义、紧迫性、境外经验等方面做了主题演讲。刘世安指出,建设战略新兴板契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能满足新兴企业的现实需求、有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同时也将为投资于新兴企业的风险资本提供有效的退出渠道,吸引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源源不断地进入新兴产业。
 

  刘世安19日在阐述战略新兴板的意义时指出,新兴企业的培育与成长,离不开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支持。但我国资本市场现有的市场体系和发行制度更多考虑传统企业的特点,缺少专门针对新兴企业的制度安排,导致新兴企业难以进入资本市场。同时,一大批尚未盈利的战略新兴企业,因不符合境内资本市场现行的发行上市条件,难以获得融资支持。建设战略新兴板,可为这类企业提供国内资本市场平台,支持他们更好发展业务。
 

  从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角度看,刘世安表示,现有的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市场,在企业类型方面基本相同,没有充分体现不同市场板块之间的特点与差异。少数已上市的新兴企业聚集效应不明显,融资能力受限制,资本市场支持发展新兴产业这一国家战略的功能定位不突出。单独设立战略新兴板,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和市场聚焦,打造新兴企业“旗舰店”;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新兴产业领域,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并承接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满足新兴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融资需求;有利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功能,为中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的转变提供强大动力。
 

  从股权投资角度而言,战略新兴板则可以拓宽PE/VC的退出渠道。刘世安表示,企业从创立到成熟,需要风险偏好不同的资金来支持其发展,不同资金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能否顺利流动,成为企业能否成功的一项关键因素。PE/VC是新兴企业在发展初期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二级市场作为PE/VC退出的重要渠道,其完善程度与退出效率是直接影响风险资本投资新兴产业的重要因素。
 

  从目前境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看,二级市场的建设尚不能很好的满足风险资本的退出需求。据统计,2006年至2014年各类PE/VC累计投资了19162个项目,但成功退出的仅3624个,存量投资项目数与已退出项目数之间的差距还在扩大,特别是IPO上市退出比例年均不足7%。综上,刘世安认为,战略新兴板的推出,将为投资于新兴企业的风险资本提供有效的退出渠道,从而吸引和带动更多的资本不断地进入新兴产业,有力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刘世安同时指出,战略新兴板建设的紧迫性也十分突出。比如,一批优质中概股以及原计划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正在研究如何更快地在A股上市。而目前境内资本市场还缺乏承接中概股的整体制度安排,从这个角度来说,战略新兴板的建设可谓迫在眉睫。上交所在注册制改革背景下推出战略新兴板,对于承接中概股回归将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中概股在回归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度障碍,上交所希望通过战略新兴板的推出,以及其他创新制度安排,为中概股回归提供便利。作为全新的独立板块,战略新兴板将根据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作用。
 

  另外,境外交易所市场内部分层的经验,也给上交所在现有市场板块之外搭建战略新兴板提供了重要经验。刘世安简要介绍了上交所系统研究后的几点总结:即市场分层的基础在于设置差异化的上市条件;不同板块宜采取相对一致的交易机制;对于新兴市场来说,严格的信息披露监管是低层次市场成功发展的保障;灵活的转板机制和严格的退市制度是保证市场高效运行的重要措施。
 

  “虽然境外交易所在设立新板块时没有标准模式,但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是否有一套与板块定位相匹配的制度安排,包括灵活的上市标准,适度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严格的持续监管制度,严格的退市制度等等,这些对上交所建设战略新兴板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们会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吸纳。”刘世安如此总结。
 

  新闻来源:上海证券报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推广

图片推荐

视听推荐

编辑推荐

财新名家

视频

博客

最新文章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