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预防金融危机发生 专家开出“药方”

2007年06月22日 17:34 来源于 caijing
“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国际讨论会”上,专家认为,亚洲地区政府的一些政策导致新的金融脆弱性正在累积



  十年前始于泰铢崩溃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亚洲地区蔓延,最终导致数个危机国多年积累的经济成果付之东流。亚洲金融危机既说明了本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不足,也暴露出国际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第一财经日报》6月20日举办的“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国际讨论会”,旨在总结十年前的教训,以为后鉴。
  郑德龟曾任韩国经济产业部部长、财政部副部长,并在金融危机期间担任韩国首席谈判代表。他在讨论会中指出:“为什么危机会如此迅速地扩散开来?这主要归因于东亚国家特有的经济体系。”
  郑认为,当一国从封闭的经济转向开放的经济体系时,会经历一个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管理系统的巨大转变,同时又要不断使自己符合全球的标准和实践,这将易于引发种种不协调的矛盾。“如果这种不协调发生在一个脆弱的系统当中,又同时伴以政府政策的失败,可怕的影响就产生了。”
  郑德龟提出了需要吸取的十大教训,例如,克服政治上的诱惑,避免过度投资,与全球经济发展相平衡,制度综合发展策略;妥善安排一国参与全球化的速度和顺序,减少经济中的不协调,发展金融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金融业的重组,强化金融监管;等等。
  目前亚洲地区在宏观政策、金融体系、加快政府透明度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成绩,与十年前相比有了五点关键区别,使其可能避免类似的金融危机:第一,1997年各国有大量经常账户赤字,如今则有大量盈余,且多已采取灵活的汇率政策;第二,危机国当时有大量的短期外债和资本流入,现在则外债减少,储备大增;第三,当时存在过度投资迹象,有明显的过度担保,现在则已进行公司治理和金融体系的大量改革;第四,1997年时危机国采取措施控制资本流出,而现在是在控制流入;第五,中国现在面临升值压力,当时是贬值,且日本也出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Nouriel Roubini认为,尽管东南亚目前的经济形势良好,一些旧有的脆弱性消失,但亚洲地区政府的一些政策也导致新的金融脆弱性正在累积。“没有完全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例如在汇率制度上,仍有中国、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等采用一种准固定的汇率制度。
  他的观点是,谨慎的资本账户开放以及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未来应对短期资本国际流动冲击的两大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会上表示,“中国目前严重的内外不均衡是经济结构引发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人民币汇率升值能够解决的。”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要预防金融危机发生,中国应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进一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经验表明,在资本开放的情况下汇率缺乏弹性容易使本国陷入被动,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坚持先长期后短期的原则,谨慎开放短期资本流动;加强经常项目交易管理,限制国际游资的非法流入;继续严格管理银行(包括外资银行)的对外借贷,尤其是短期借贷;谨慎放开证券投资账户,QDII和QFII的资格审批要严格把关。
  亚洲金融危机是非常特定的一种形式。中国今天跟其他东亚国家有很多不同,但这不能改变潜在金融危机的存在,2006年底出现的泰国金融动荡也再次警示了我们。曾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担任索罗斯集团“操盘手”的Rodney Jones称,“中国现在最大的风险在于重蹈日本的覆辙。”■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