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1月19日至20日在京召开的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政策性银行改革、农村金融体制设计、国有银行深化改革、存款保险制度、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外汇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诸多具体领域,会有所突破。
1月2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杂志的封面文章“金融新棋局”报道称,关于建立“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的种种传说,在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之前已销声匿迹,此次会议仅强调应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而不为人注意的是,经过中编办的调查研究后,三大监管机关重新划归了公务员体系,并已完成了这一转换。
与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相比,国有银行的进一步重组改革则更为具体和务实。目前四大国有银行中,仅余中国农业银行未正式宣布股改,这一问题也将在此次金融工作会议上确定基调。尽管会议不会宣布农行具体财务重组的规模,且农行改制的具体步骤还需根据实际情形稳步推进,但总体思路可概括为“整体改制,择机上市”。
对于汇金公司进行重新定位,亦是外界对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寄予厚望的重要内容。 据了解,在下一轮改革后,汇金公司本身将不复存在,代之以国家投资控股公司的形式,变成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并可能与计划中成立的国家外汇投资管理公司整合,成为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金融国有资本体制改革的新载体。
此次金融工作会议还将宣布成立了12年的政策性银行尝试商业化运作的转型,但对于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各自定性和整体规划,并未有正本清源式的梳理。在新的指导原则中,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根据各自条件,按照“一行一策”的方针进行商业化改革。其中,财务指标最为优良的国家开发银行将率先改革,有关方案将在此次会议后启动。
而本次金融工作会议上透露的信息表明,“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最薄弱的环节”。据了解,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可望在1月底公布,届时,中央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意见会有更细致的披露。
此外,本次金融工作会议在肯定了证券市场在解决股权分置后迎来的发展局面后,也指出股市的基础仍不稳固,称建立成熟的现代资本市场、继续加强制度性建设是重大课题。
未来针对证券市场的两项改革值得关注:一是中国证监会将主导上市公司债券的发行管理工作,这一举措可视作对现行的企业债券管理的一次分流,也标志着前一段时间发改委、央行、证监会三家谋求企业债市场主导权达成了一个暂时的均衡局面;二是在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方面,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即OTC市场,俗称“三板”)有望成立,这引发了深圳与天津的激烈争夺。在专家看来,围绕着企业债和“三板”市场的热议,某种程度上折射了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主色调,即中国金融当局在协调各方利益时,关注的焦点在于具体方案博弈,但仍缺乏整体系的战略设计。
此组封面报道配发的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君的评论指出,时至今日,中国需要把注意力从机构改革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人、财、物的支配权力上转移出来,更多地关注金融服务的基本功能,以及金融服务与产品消费者的利益;更多地关注金融市场机制的建设,激励机制和制度的改革,而不是单个机构的命运。政府需要厘清哪些服务和产品是商业化的金融机构按市场原则无法提供的,并据此设计出最佳的、不扭曲市场机制的干预措施。如果实现了范式的转换,也许会发现,今后不再需要召开全国性的金融工作会议,来集中讨论金融改革问题。如果还要召开,占据日程主导地位的不应该还是机构改革,而应该是理念、目标、战略和政策。■
(详细报道见1月22日出版的2007年第2期杂志封面报道“金融新棋局”、“新版国开行”、“分食企业债”、“ 搭建‘三板’”、“ 转换改革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