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M1同比降4.2%创新低 专家呼吁逐步淡化对金融总量指标的关注

文|财新 夏怡宁
2024年06月14日 20:46 试听
原本计入M1的协定存款受规范“手工补息”的影响转为理财或定期存款;对过去存贷款数据中虚增的成分“挤水分”,未来数月还将持续产生下拉作用
资料图:中国人民银行。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5月广义货币(M2)、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继续走低。表面上看,主要受规范手工补息和活期存款向理财市场分流的影响;深层次看,两者增速放缓也是经济转型升级和质效提升的体现,金融数据“挤水分”效应或将持续产生下拉作用。

  6月14日,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5月末,M2同比增长7%,增速较前值收窄0.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收窄4.6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低于此前财新调查受访经济学家的预测均值7.4%;M1同比下降4.2%,降幅较前值走阔2.8个百分点,是有数据观测以来的最低值。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霍侃 | 版面编辑:李东昊
Loading...

评论区 6

登录后发表评论得积分
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观点
  • 财新网友DI10AL

    “深层次看,M1增速放缓也是经济转型升级和质效提升的体现。” 又赢了一次!

    2024-06-16 12:01 · 湖北
  • lizidane78

    不盯金融指标盯什么指标?

    2024-06-16 07:26 · 北京
  • 财新网友Nyp1yY

    哪项指标不好,就不公布哪项指标!

    2024-06-16 00:37 · 北京
  • Mike5177

    M1 dropped rate is very worrying

    2024-06-15 02:44 · 美国
  • maymight

    最后一句话挺有意思的

    2024-06-14 15:10 · 泰国
  • SWULib

    淡化关注金融总量指标的另一个解释,我们现在是资产荒,缺少创新技术应用,潜在生产率到了瓶颈。

    2024-06-14 13:12 · 重庆
暂无数据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