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2月19日在上海表示,发改委正修改资本金贷款相关办法,目前正在同几个部门会签,将在短期内上报国务院。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表示,关于资本金贷款,“最后我们设计的是一个招标的制度,哪个银行对项目的资本金感兴趣,就去参与招标。地方政府为吸引银行来投标,可能会采取一些贴息的条件。”
徐林称,资本金贷款要求期限是比较长的,因为作为资本金使用,一般要求十年以上。“同时我们要求利率在基准贷款利率上要下浮20%到30%这样一个水平。如果不贴息的话,银行可能不会有积极性去做这件事情。”他说,因为采取招标的方式,资本金贷款对银行来说没有门槛。
对于风险防范,徐林表示,因为时间是有限定的,比例是有限定的,风险就会控制在一定幅度内。
“我们也做了一些风险的防范。贷款不能超过资本金的40%,比如项目资本金1个亿的话,贷款最多只能占到4000万元。”
另外,贷款只能用于政府的特定投资项目,只能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的2009年和2010年期间。“过了这两年,按目前的设计,是不能再做这样的贷款,完全是为了刺激当前的经济而实施的特别政策。”他表示,项目范围就是“4万亿”框架里面的项目。
徐林表示,发改委没有测算贷款的规模,“最后取决于有多少项目,有多少银行来做这个项目。”
据徐林介绍,央行、银监会、财政部原则上同意了发改委提出的办法,提出了一些技术性的修改意见,发改委尽可能吸收了这些意见。
资本金贷款又称股本贷款或股本权益性贷款,即指商业贷款可以直接作为项目启动的资本金来源。
据发改委2008年11月初的测算,“4万亿”投资总额中,2009年、2010年需地方配套1.12万亿元,按2008年四季度的水平估算,各级地方政府有能力承担的配套资金总计6200亿元,资金缺口5000亿元。地方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还不确定。
对此,徐林表示,政府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解决困难:“如财政部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可用于地方资本金,注入具体项目;另外资本金贷款可解决一部分;人民银行发行的中期票据和发改委审核发行的企业债券,也有一部分可以做资本金。”
徐林称,对政府的投资平台来说,目前发行企业债券做资本金,没有大的制度障碍,“放到子公司做资本金在法律上没有任何限制。”
重庆“八大投”近来成为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的明星。2002年起重庆整合政府资源,形成八家公共设施、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公司,被称为“八大投”。据报道,八家投资集团的总投资占目前重庆基础设施总投资额的70%以上。2006年底,重庆“八大投”总资产为1901亿元,占全市国有资产总额的40.7%。
据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下华龙网报道,一直以来,“八大投”的资本金有五个来源,分别来自国债注入、规费注入、土地注入、存量资产注入和税费返还。“八大投”通过银行、债券、股市、信托等各个渠道,近六年来累计融资2500多亿元,目前债务余额为1800多亿元。
“重庆‘八大投’利用市场机制,在整合自己资源的基础上扩大融资能力,是做得比较好的。”徐林评论说,“我们还要持续关注这种模式会不会产生一些风险点,才能保证这样一种融资模式是可持续的、平衡的,不能走得太偏。”■
既往相关报道:
银行信贷难题
并购贷款出台在即 股本贷款缓行
国务院出台金融促发展九措施
并购贷款管理即将开闸
并购贷款在灾区重建中获准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