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9月19日上午,美国证监会(SEC)发布紧急通知,宣布暂时禁止卖空799家金融公司的股票。该禁令自发布后即刻生效,并将于2008年10月2日东部时间下午11时59分结束。而在通知中亦表示,如有需要,禁令还有可能延长10日。
同日,美国财政部还宣布,将对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提供临时性援助计划,计划额度高达500亿美元。符合条件的货币市场基金在加入该援助计划后,美国财政部将会为这些基金持有的资产进行担保。但这些基金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鉴于世界股市动荡,部分金融股遭遇强力卖盘,很多国家已经先于美国采用了类似的政策。英国、爱尔兰和澳洲先后分别对金融股发布了“做空”禁令。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9月19日公布了被禁止卖空的29家银行和保险公司名单,禁止期到2009年上半年。在这些金融股中,包括英国最大抵押贷款商苏格兰哈里法克斯银行(HBOS)、巴克莱银行(Barclays)、汇丰银行(HSBC)、英国劳埃德信托储蓄银行(Lloyds TSB)、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等。在禁止做空令公布以后,英国银行股受此刺激大涨。
同时,澳大利亚证监会(Australian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s Commission) 将所有证券产品从其批准卖空产品名单中删除。而之前处于该名单之上的证券可以被允许进行无交割保障卖空交易。另外,对于有担保卖空的信息披露也将更加严格。
对于“做空”的限制并不鲜有,但在程度上如此大规模的禁止却极为少见。6月中旬,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亦曾经出人意料地宣布临时措施,要求对正在配股的股票,如果空头头寸超过全部已发行股的0.25%,卖空者必须做出披露。
当下全球如此多国家同时宣布做空禁令,加之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在政策上的密切配合,不难看出当前形势的严重。为了应对股市的急剧下跌,中国财政部、汇金公司和国资委也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开始援助倾颓的证券市场。
作为市场最主要参与者之一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处于投资链条的终端,而股票市场的“做空”机制则有可能在危机时刻扩大市场的震荡和波动,或者引起非理性的单边趋势。美联储虽然拒绝对雷曼进行救助,但在面临美国国际集团(AIG)的困境时,却“慷慨解囊”,向其提供近8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联储的“独立性”理念在面对“系统性风险”时的脆弱。
美联储极力避免让市场产生美联储“独立性”受损的印象,但实际情况的恶化却迫使美联储很难坚持这一理想中的目标。随着贝尔斯登的倒闭,雷曼兄弟迅速成为市场警惕的目标;而雷曼申请破产之后,市场又将视线转移到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身上。而诸如华盛顿互惠银行、美国国际集团等一系列金融股的风险也越发增加。
在美国信用违约掉期(CDS)市场上,针对摩根士丹利的CDS价格一路飙升超过1000基点,而今年1月时仅为100基点左右。高盛也已高达700个基点。在今年3月贝尔斯登引发的信用市场危机时,该指数仅为300多基点。
本周以来,摩根士丹利与高盛出现了历史以来最严重的股价下滑。摩根士丹利CEO约翰•麦克向外界宣称,问题根源在于散布谣言的做空者。
在约翰•麦克向全体员工发的一封邮件中,他指责卖空者散布谣言压低公司股价,声明摩根士丹利已向财政部、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市场监管者反映,并试图制止这一情况。
对于摩根士丹利、高盛这些投资银行来说,他们在交易中的主要对手包括大型的商业银行与对冲基金等机构,一旦这两大投行出现不可挽回的情况,极有可能形成连锁反应,并导致形势脱离美联储和美国政府的控制。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做出这样的选择,短期内对于稳定市场信心应该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对于那些权重巨大而又备受“做空”者青睐的金融股来说,意义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