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高盛:中国的银行股不再令人着迷

2008年09月10日 18:59 来源于 caijing
中国银行业的行业评级从“具备吸引力”被下调至“中性”,中国14家上市银行的12个月目标股价被大幅调低,仅一家银行被给予“买入”评级

  中国银行业股票的买入时机到了吗? 这类股票能否成为次贷危机抑或经济下行周期中的“避风港”?昨天,高盛新出炉的研究报告,无疑为热议者们泼上了一瓢冷水。
  这份9月9日发表的报告显示,高盛将中国银行业的行业评级从“具备吸引力”下调至“中性”。
  高盛报告变成盛世危言。中国14家上市银行的12个月目标股价被大幅调低,其中H股价格平均下调26%,A股价格平均下调达41%。
  中国银行股今年以来跌幅已超过50%,而这些银行至今未在次贷危机遭受显而易见的重大损失。
  相反,一支独秀的业绩引人注目。今年上半年,中国14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净利润增长近100%。彭博社甚至在北京奥运期间的报道中称,中国银行业夺下“金融奥林匹克”金牌。
  截至9月5日,14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市净率约为2.4倍,平均市盈率为11倍,均达历史低点。
  一些机构发布报告称,买入时机临近,即便出于防御策略考虑,中国的银行股也将是为数不多的最好选择之一。
  中国人寿(上海交易所代码:601628)首席投资官刘乐飞两周前的评述,具有相当代表性。刘称,A股市场深幅回调后已出现一些价值投资机会,但在选择具体投资方面仍要慎重。他透露,中国人寿下半年股权类投资将集中在金融领域。
  然而,高盛分析师在报告中称,由于投资缩减、贸易顺差下降以及政策风险等因素,中国宏观经济增速面临放缓,这轮下降周期中,中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波动率较大的中小银行,2009年的资产质量和息差收入正变得不确定。
  在刘乐飞发表上述评论的同一天,交通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28,香港交易所代码:03328)董事长蒋超良表示,对大银行来说,这一盈利(交行上半年净利润增长高达约80%)增长速度应已见顶。
  蒋坦言,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不明朗,且维持目前净利差压力较大,以后可能不会有如此快速的增长。
  宏观调控中的中国房地产商,也引起了高盛分析师的关注。报告称,短期来看,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不良贷款风险正在上升。
  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宏观调控中,中国房地产业为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坏账,不少人至今仍对此记忆犹新。目前,这些银行可能面临剥离大量不良资产后的首个经济下降周期。
  上述报告中,高盛将中国银行业2009年和2010年的业绩收入预期,平均下调了6%到7%,其中,中小银行下调了8%至10%。
  14家上市银行中,高盛仅维持工商银行的“买入”评级,其他13家银行都被给予了“中性”或“卖出”评级。
  报告显示,交通银行H股评级从“买入”直接下调为“卖出”;浦发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00)和中信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998)A股从“中性”被调为“卖出”;中国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36)、建设银行(香港交易所代码:0939)H股、招商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36)A股等从“买入”下调为“中性”。
  高盛分析师称,随着全球和国内宏观形势的稳定,以及中国政府明显地放松紧缩政策,中国银行业的业绩存在进一步向上的前景,且行业评级可能出现转折。但这些前提条件近期可能不会成为现实。■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