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外储投资“两房”债券凸现预警缺失

2008年08月01日 14:35 来源于 caijing
全球化时代,中国难以独善其身,要警惕周期性风险,更要主动降低风险到可以承受的程度

  中国外汇储备对“两房”的投资正在引发业界对于经济周期预警机制缺失的关注。
  “我现在最关心的不是银行,而是外汇储备中有多少‘两美’债券。”一位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负责国家外汇储备的市场操作、目前就职于某国有银行金融市场部的资深银行人士对记者坦承,由于房利美、房地美(下称“两房”)债券的高杠杆作用,现在全世界约有5.6万亿的“两房”债券,与商业银行持有的有限的“两房”债券相比,中国外汇储备中“两房”债券的数量才是真正“大当量级”,而且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上述人士直言:“应该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外储投资如何不要过于被动,以免受制于人。”
  尽管当前持有“两房”债券的风险基本可控,但前述资深市场人士坦承,“两房”危机关键是房地产低迷导致的信心丧失,尽管联储救市,但信心恢复仍要假以时日。
  该人士认为,当前对持有“两房”债券的中国机构而言,只要熬过了这个周期,基本也就风平浪静。更值得关注的不是眼下的麻烦,而是未来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
  “这就要有预警机制。”该人士表示,过去的经济周期平均为58个月,现在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把周期熨平了,可以达到70多个月,但要有周期预警机制。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总经理郭世坤也对记者表示,可以通过一定的预警机制,对经济的高峰和低谷进行调节,进行一些经济储备。
  “现在的中国已经很难独善其身了,过去我们的经济周期与国际不同步,现在是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关联度高,面临很多共性的困境。要警惕周期性风险。”前述人士呼吁。
  郭世坤分析认为,无论是次贷危机还是“两房”困境,都与大的经济周期的波动有关。
  美国此前连续两年的不断降息导致其利率一度接近1%,资金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大量的投资和投机形式应运而生,多数人都以为“不管投资什么都无风险”。但之后美联储开始连续升息,繁荣中阴影乍现,直到利率调升到过去在低利率时期贷款买房的人无法承受,一系列危机开始爆发。
  郭世坤认为,因为美国当前金融危机而怀疑华尔街的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能力,甚至对其看法急转直下,恐怕是有问题的。因为人们恐怕忽略了其中经济周期的作用。
  事实上,对预警机制的关注并非始于今日。
  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张赛娥在经济和农业分组联系会议上,就曾提出了建立金融预警机制的建议。而总理温家宝现场回应称现在经济的不确定性是最大挑战。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说,周期性预警是必要的,但他同时坦承,预警机制的建立有一定难度。
  “事实上,尽管各界基本能够准确判断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下行周期,但如何设计一个机制,以应用于资产管理,恐怕并非易事。”哈继铭说。
  “风控绝对不能完全避免风险,有些风险是必须承受的,预警的意义在于将风险降到可以承受的最低限度”。郭世坤如是说。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