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自营业务巨亏拖累东方证券

2008年07月21日 22:25 来源于 caijing
证券公司仍难脱“靠天吃饭”的固有模式,为券商所期盼的创新业务拓展亟待政策层面的放行

证券公司仍难脱“靠天吃饭”的固有模式,为券商所期盼的创新业务拓展亟待政策层面的放行
    
  
自营业务23.6亿元的巨额浮亏,成为东方证券中报亏损的主因。
  7月18日,东方证券公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其净利润亏损高达8.75亿元。
  市场人士称,牛市退潮令裸泳者浮出水面,证券公司仍难脱“靠天吃饭”的固有模式,为券商创新业务拓展亟待政策层面的放行。
  根据东方证券披露的数据,至6月30日期末,东方证券经纪收入9.9亿元,投行收入5268万元,资产管理业务1.4亿元。来自自营业务的浮亏高达23.6亿元,最终使得公司出现8.75亿元的净利润亏损。
  接近东方证券高管的人士说,东方证券已着手调整自营规模过重、结构单一的问题,目前已制定出一系列举措,如加大固定收益证券投资比例、弱化股票类产品投资等,希望通过设计旱涝保收的产品控制风险。
  “活着比活得好更重要,自营巨亏令全行业思考如何‘过冬’。”一位券业高管表示。
  据近日已公布的中报数据,广发证券、国信证券、申银万国、华泰证券和招商证券五家券商,上半年均录得10亿元以上的净利润。
  但券商们的自营业务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浮亏。其中,国信证券上半年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亦达24.16亿元。
  “多数券商自营亏损严重,尤以自营见长的券商损失最大。”海通证券行业分析师谢盐表示。
  东方证券向以激进的投资风格立足圈内,前两年的牛市中,自营业务为其赚取了丰厚利润。而此次市场的急遽变化,使自营规模未得及时调整的东方证券终酿巨亏。
  早在上一轮熊市的2004年,东方证券的自营风格便始露锋芒。
  据2004年券商年报,当年自营差价收入数额过亿元的券商仅四家,东方证券以2.19亿元的自营差价收入位居各券商之首,其自营差价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55.28%,远超过手续费收入28.98%,成为公司业绩的主要支柱。
  2005年,在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东方证券仍实现自营差价收入1.2亿元,继续领先业内。
  牛市来临更使东方证券自营业务插上了翅膀。
  2006年,根据当时旧会计准则审计的年报,东方证券自营证券差价收入8.30亿元,同比增长9.2倍,占当年营业收入的45%。
  2007年,东方证券实现证券投资净收益30.66亿元,同比增长188%,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19.88亿元,合计占当年营业收入的59.6%,远超经纪、投行和资产管理三项业务收入的总和。
  今年上半年,沪深两市基准指数跌幅几近50%。东方证券披露,其今年上半年投资净收益为4.4亿元,加上23.6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其自营规模在28亿元以上。
  同时,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数据亦显示,东方证券席位在上半年多数月份处于净买入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自营业务巨幅亏损的同时,东方证券另一支柱——资产管理业务上半年仍获得1.4亿元的收入,仅次于国信证券的1.5亿元,在已公布中报的40家券商中排名第二。
  记者了解,多数券商因投资工具匮乏,该项业务的发展受到阻碍。
  东方证券资产管理部副总任莉说,1.4亿元收入主要由定向理财和集合理财两类产品获得。根据上半年市场行情,公司的证券投资仓位控制在中等水平,并未出现大幅上升或下降的局面。
  “管理层对集合理财产品控制较严,所以券商创新业务上的突围空间有限。”多位接受采访的券业高管表示。今年以来,虽然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审批速度加快,但在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尚未启航,衍生金融工具缺位的前提下,券商的创新之路仍为梦想。
  据悉,截至6月底,共有11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被核准发行。
  任莉对于公司自营状况未予置评。她表示,在面临较大幅度的市场调整时,多数券商证券投资的风控措施只能限于降低仓位。■
    
既往相关报道:
券商惨淡中报将陆续亮相
宏源证券上半年净利润下降66%
券商龙头中信证券中报表现疲弱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