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全球通胀呼唤全球协作

2008年07月07日 15:58 来源于 caijing
经济全球化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通胀。全球央行需在货币政策上高度协作,以最终摆脱困局



  随着油价不断创出新高,治理通胀已经成为目前全球共同面对的难题,成为各国央行治理的首要任务。7月号《金融实务》发表的署名文章指出,此次通胀是经济全球化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通胀,由于通胀诱发因素的跨境传导,使得对通胀问题的传统说教失灵。
  文章指,全球通胀率从2007年1月的2.4%上涨到2008年4月的4.4%。历来被认为是全球通缩发源地的新兴市场,正在经历着更为严重的通胀问题。MSCI新兴市场指数成员的25个国家的平均通胀率,已经从2007年1月的3.4%上升到2008年4月的6.4%,而这25个国家里,已经有九个国家的通胀率冲过了10%的消费者心理防线。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已经出现了因通胀引起的骚乱。
  对这些现象的理解,需要将全球视为一个缺乏央行的国度。虽然今年上半年,不少发展中国家采取了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但美国为了拯救信贷危机笼罩的金融体系,在同期投放了大量货币。由于美元在全球具有直接购买力,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增加了货币供应。
  此外,全球灾害频发,加剧了对原材料和商品价格的炒作;而美国在2007年7月通过《2007农场、补给、以及生物能源法案》,对国内生产乙醇生物燃料进行补贴,大大地刺激了美国国内农业,对生产生物燃料的原材料玉米的种植积极性,而使大量的谷物产能被挤出市场,导致了谷物边际供给的减少。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这直接导致了国际粮价的上升,成为推动全球通胀蔓延的主要因素。
  文章认为,在金融高度全球化的今天,面对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全球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高度协作仍然缺位。各主要经济体,包括正治理信贷危机的美国,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近期内并不可能率先作出全球协作的实质性举措。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都没有为抑制全球通胀而升息的动力。
  在各方博弈的格局下,全球通胀有可能首先导致局部的经济危机,而新兴经济的处境最为紧迫。文章认为,一旦这种危机爆发,或许有可能迫使最主要的经济体,抛开个体短期利益考虑展开协作,成立临时的、类似国际央行职能的会议或组织,来协调主要经济体对需求的有效抑制,以避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的过度冲击。
  文章最后指出,在全球通胀背景下,作为全球第一大材料采购国、产品出口国和投资目的地,中国应放弃目前对能源的补贴政策,理顺价格信号,以避免在产业升级、市场规范和全球协作等方面的被动局面。■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