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香港廉署拘20名涉嫌“窝轮”造市人员

2008年05月29日 18:57 来源于 caijing
部分备兑认股证发行商与经纪行可能串通进行“虚假买卖”,制造成交量增加的假象以吸引投资者

部分备兑认股证发行商与经纪可能串通进行“虚假买卖”,制造成交量增加的假象以吸引投资者

  香港廉政公署5月28日采取突击行动,搜查多家证券公司及经纪行,以及一家财经网站公司的办公室,拘捕了20名男女,并带走大批文件和计算机返总部调查。据在场的消息人士指出,廉署怀疑有人在备兑认股证(warrants,香港本地俗称“窝轮”)交易中非法收受利益和非法提供回佣。
  据了解,廉署的搜查行动5月29日早上仍在进行,并有更多涉案人士被带回廉署总部接受查问。被拘捕的人为现职或已离职的证券经纪、三家股权认证发行商的职员、财经网站负责人,以及经常在网站和报章提供股市分析的分析师。
  “窝轮”由英文warrants的谐音得名,即备兑认股证,属于期权的一种,分为认购证和认沽证两类,持有人有权在窝轮到期之前,可以特定行使价去认购或认沽特定资产。持有窝轮,实际上相当于持有一种虚拟的权利。大多数窝轮投资者也只是把它看作一种投资工具来博取差价,并非真想购买这种权利。
  消息人士指出,廉署于较早前接获投诉,怀疑在香港的窝轮市场内,有人以不法手段赚取利润,并损害投资者的利益,遂展开侦查,在多家证券行负责人提供资料和协助下,昨天终于掌握到重要证据,便决定实时采取行动。
  一名窝轮发行商的负责人透露,涉案的发行商应该并不包括市场份额最大的数家外资大行,因为这些外资大行的合规监控一般较严。而且,今天的窝轮成交量也没有显著减少,所有发行商皆如常运作,因此难以判断哪家是廉署的调查对象。
  记者了解到,这宗违规操作窝轮案牵涉整个窝轮行业的“产业链”。由于主宰窝轮价格升跌的因素之一是个别窝轮的成交量,投资者往往偏好成交活跃的热门窝轮。涉案的发行商职员,有可能是向个别经纪提供非法利益,串通进行“虚假买卖”,即作无意义的交易,以制造成交量增加的假象以吸引投资者。
  另外,有接近发行商人士透露,不少香港股评人或报章的专栏作家,亦收取非法利益,替发行商在媒体上推介个别窝轮。据悉,每推介一只窝轮,报酬大概为2000港元,视乎股评人的知名程度决定。
  据证券业人士分析,上述两种造市的手法,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只是香港证监会和执法机关难以追查和掌握有力证据。一是因为根据香港的窝轮发行制度,发行商担当流通量提供者(liquidity provider, 俗称庄家)的角色,当交投淡静的时候,作为潜在买家或卖家的对手,所以即使无实际投资者入市,发行商仍要将买卖双方的盘上板。
  该人士指出,在这种制度下,部分买卖难以界定是造市交易,还是正常的庄家任务,为不法行为的滋生提供了空间。 
  香港证监会今日表示,正向廉政公署了解事件,暂不发表任何意见。
  窝轮买卖近年一直占据香港大市成交的很大部分比例,并且持续攀升。就今年首季的数据显示,窝轮成交量占大市的27.3%。证券业人士预期,廉署的行动将令香港大市总成交进一步萎缩。■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