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保监会将推保险QDII投资细则

2008年04月24日 12:05 来源于 caijing
袁力称,保监会将择机推出QDII投资细则,并考虑开展保险公司投资物业的试点

  “目前有关QDII实施细则和投资政策的准备工作,保监会已经基本完成,将择机发布。”保监会主席助理、新闻发言人袁力,在保监会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在回答提问时透露。
  3月27日,保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在北京签署监管合作协议。这是第一个关于内地保险资金境外运用的监管合作协议。这一合作协议的签署,被市场视为内地保险资金境外运用开闸的重要前奏。
  据报道,在次贷危机之下,欧美股市的估值已经出现了深幅回调,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2318,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18,下称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2628,上海交易所代码:601628)等已运用海外投资的额度将自有保险资金投资于海外市场。
  自2007年起,众多保险公司开始筹备公募型QDII产品。由于保监会在QDII产品方面坚持先定制度后操作的思路,各家的QDII产品要等到《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出台,方能敲定QDII产品的最终设计方案。
  针对目前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一系列变化,保监会已经开始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上的一些规定进行调研。袁力还表示,保监会正研究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的试点范围,同时还要择机开展保险公司投资物业的试点。
  目前,保险公司已经通过股权投资计划、债券投资计划等形式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最为引人瞩目的是由中国平安牵头的京沪高铁投资项目。2007年12月,由中国平安、泰康人寿等七家保险公司组成的保险投资团,集体出资入股京沪高速铁路项目,以160亿元入股京沪高速铁路项目,总股份13.93%,成为该项目第二大股东。
  袁力表示,保监会已经向国务院提出了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试点的建议,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试点机构、调整投资比例。
  关于物业的问题,袁力表示目前保险机构持有的物业仍然是以自用办公房为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物业投资,从改善保险资产配置,稳定投资收益出发,保监会正在研究保险机构投资物业的有关政策,也将择机开展试点。
  去年10月,中国银监会发文收紧商业银行对项目债的担保之后,受到投资政策的约束,保险公司目前不能投资于无担保证券。袁力表示,保监会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无担保证券的投资政策。■
  
既往相关报道:
平安保险出资63亿入股京沪高铁
保监会与港证监会签合作协议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