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4月11日公布的一季度货币信贷数据显示,到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6.29%,增幅比上年末低0.45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1.19个百分点。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M2增速降至16.3%,为近14个月以来的最低,基本接近央行全年增速16%的目标,这也显示从紧政策开始产生效果。
另外,央行前期对信贷的控制也开始出现效果,贷款增速明显放缓。至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50万亿元,同比增长14.78%,增幅比上年末低1.3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95个百分点。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共计增加13326亿元,同比少增891亿元。央行认为,“一季度货币信贷增幅明显回落,从紧货币政策成效显现。”
据专家测算,一季度新增贷款约占全年额度的37%,比去年同期略高。
自去年年中开始,伴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加,外币贷款增速加快,不过哈继铭表示,尽管外币贷款占总的新增贷款的比例有所上升,但这并未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紧缩效果,因为本外币合计贷款增速已经显著放缓。
不过,高盛公司宋宇、梁红表示,随着第二季度信贷额度的启用,4月份货币和信贷增速可能反弹。
报告同时还显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速继续回升。截至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7.35%,增幅比上年末高1.2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13个百分点。存款增长速度有所加快,
哈继铭认为,人民币存款特别是定期存款增速回升,并超过活期存款增速的原因在于,连续上调定期存款利率使得存款的吸引力上升,而近期股市楼市表现不佳,也使存款活期化的趋势出现逆转。
央行近日公布的一季度城镇储户调查显示,对当前利率水平认为“适度”的储户比例达到了51.4%,为近五年来最高。
哈继铭认为,预计3月、4月CPI都将达到8%以上,且4月份再次出现约10530亿元央票与国债正回购到期的小高潮,因此货币紧缩政策仍将延续。未来具体的政策手段可能包括信贷的行政控制和加大数量型工具的使用力度,如发行央票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宋宇和梁红也认为,考虑到通胀压力高涨,预计中国央行仍将实施从紧的信贷控制。高盛预计3月份中国CPI上涨8.4%,PPI上涨7.3%。
在利率政策方面,哈继铭预计,央行加息至多1次。而人民币全年将升值10%。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则表示,一季度信贷和货币供应量数据的公布减弱了“激进”紧缩政策出现的可能。特别是此前公布的3月贸易数据为出口软着陆提供了证据。
王庆表示,下周许多重要数据将陆续被公布,他预计,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将在2月同比上涨8.7%的基础上放缓,而如果考虑到日趋恶化的外部环境,央行放弃“激进”紧缩政策的可能性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