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M3距离货币政策新指标有多远?

2007年12月26日 18:57 来源于 caijing
M3成为货币供应衡量指标的时机尚不成熟,但以M1 、M2作为衡量指标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货币当局的决策需要

M3成为货币供应衡量指标的时机尚不成熟,但以M1 、M2作为货币供应衡量指标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货币当局的决策需要

  央行货币政策应否考虑新的货币数量定义指标,正进入决策者的视线。
  在12月25日举行的“2007中国金融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广义货币、狭义货币,本币、外币,本来都有比较明确的区别,由于金融的创新和金融市场的深化,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替代创新。因此,货币的统计越来越困难了,货币的调控也越来越无以为据了。”
  M3是指M2(广义货币供应量)+其他货币性短期流动资产,也就是在原有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基础上,加上了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换句话说,M3总负债应相当于整个银行体系(包括央行)的金融资产总和。
  有媒体随后将李扬的讲话归纳为“央行计划使用M3作为货币供应衡量指标,以便获得货币状况更为全面信息”,并发表了新闻报道。
  李扬26日在接受杂志采访时称,自己并没有提出将M3作为统计指标。“我是说货币统计的口径应做调整,”李扬介绍,“各个国家的货币统计口径都在不断地调整,例如2001年,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就纳入到中国广义货币M2的统计之中。”
  央行现在的统计口径也在不断完善。2007年,央行的统计数据在2006年基础上增加了四个报表,以更全面反映不同机构状况。例如,在“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就分别列明了“纳入广义货币的存款”和“不纳入广义货币的存款”。
  “这就有很强的预示作用,如果将来调整货币统计口径,就可能将之纳入,”李扬介绍,“央行目前正在就货币统计口径调整做研究、测试,以便选择具体方案。”李扬说。
  一位央行官员说,M3值得高度关注,但是用M3作为货币供应衡量指标的时机尚不成熟。“首先,M3比M2增加了股票和债券资产,但中国股价指数波动过大,(市场)尚不成熟;其次,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计量模型证明M3和中国经济正相关,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研究;最后,中国的股票和债券在总的金融资产中所占比例还很低。”
  200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在其网站发布《关于修订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案的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在其提出的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备选方案中,四种方案有三种明确提出增加M3作为监测指标。不过,报告征求意见之后再无下文。
  直到今年6月,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在撰文指出,2006年下半年以来,M2的增长率显著低于银行外汇占款与贷款之和的增长率。随后,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分析认为,当前的中国经济中,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给制定货币政策和判断其适宜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关注货币数量变量(如M2)来调控货币政策,将会越发变得不可靠。现在,也许正是该考虑使用价格变量(如利率或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时候了。如果仍然需要参考货币数量变量,也许应该使用比M2更宽泛的货币数量定义(如M3),以期寻求一个与实体经济更稳定的函数关系。
  7月初,高盛亚洲经济学家梁红发表研究报告称,2006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M3保持着前期的整体扩张势头,而M2增长率却一直在逐步放缓。到2007年4月时,M3和M2之间的增长率差异扩大到了2.1个百分点。虽然M2年同比增长率小幅下滑至17.1%,但M3年同比增长率却上升到了19.2%。5月份,M2同比增长率进一步放缓至16.7%,但考虑到信贷增长持平及贸易顺差增长加速,M3的增长率很有可能进一步小幅上升、从而使二者之间的增长率差异进一步扩大。
  梁红认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的快速积累对整体货币扩张的贡献已不容忽视。而M2供应量增长率可能低估了货币扩张的真实水平。根据高盛团队所做的关于M3的分析,“M3的快速增长预示了短期内经济的强劲增长和通胀压力的上升……M3等较为广义的货币供应指标将日渐成为衡量货币扩张程度和预测整体需求未来变化的更有用的指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教授对记者介绍,国际上主流的货币政策框架是通货膨胀目标制或者潜在的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数量变量调控比较少。如果中国补充M3作为统计指标,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可能更准确一些,但货币政策是否以M3为目标、M3的统计是否准确,都值得认真探讨。他称:“我们最近正在做相关的研究。”
  对于王庆提出的考虑使用价格变量(如利率或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何帆认为,这需要更为准确地判断通货膨胀,“首先是CPI(消费者价格指数)要有更好的设计,在权重等方面要有科学的调整;其次要关注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提高我们对通货膨胀的判断能力。” ■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