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专家提出中国养老保险发展构想

2007年06月28日 19:27 来源于 caijing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波士顿大学教授考特里克夫认为,实行完全积累制、做实个人账户是中国养老保险方向

  “实行完全积累制,做实个人账户,是中国养老保险未来发展的方向。”6月27日,在由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养老医疗社会福利体系改革国际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提出上述看法。
  国际上存在着多种养老保障体制,包括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名义账户制等,中国现行的统账制,则是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和基金积累的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一种体制。对于易纲的建议,出席此次会议的波士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劳伦斯·考特里克夫(Laurence J. Kotlikoff)表示赞同。这一点,从他给中国现有的养老保险体制提出的替代方案中可以看出来。
  考特里克夫认为,中国目前养老保险的边际税率是28%,其中企业支付20%,个人支付8%,这一税率是很高的,从而使个人产生了偷税的激励。要激励人们参加养老保险,关键是让人们看到养老保险的回报,弄清现在的养老税收和将来的回报之间的关系。
  “中国现在还没有建立有关养老金的每年报告体系,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支付的8%被用在了何处。”他说。
  因此他建议,关闭现有的高边际税率的养老保险体系,代之以一个全新的、私人账户型的保险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每人把工资的8%投入养老保险基金,然后政府把这笔基金投入到全球指数基金中。这样能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同样能使人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够享受到这笔钱的收益。人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不是一种税,而是一种储蓄,是一种低成本、多元化的投资。
  考特里克夫还指出,投资全球指数基金有另外两方面的收益。一方面,能减轻中央银行面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抵御国家风险。当一国陷入危机时,人们会失去工作,工资会减少,人力资本大大降低。通过把资金投到海外,可以有效避免这种风险。
  不过,在现有的统账制和未来的完全积累制的衔接上,易纲和考特里克夫有不同的认识。考特里克夫建议立即关闭现有的统账制,并通过发行一些债券来满足现在的养老金支付需求,从而实现平稳过渡。
  易纲则认为,现在马上实行完全积累制并不可行。首先,现在的养老金支付需求无法满足;其次,这样做会推高储蓄率,而中国的储蓄率已经很高;最后是实践方面的原因,中国曾在东三省和其他一些地方进行过完全积累制的试点,最初辽宁在中央财政的补贴下还可以勉强实现8%的积累率,后来的黑龙江只能把目标定在5%,最后其他地方进一步调低到了3%。
  因此,易纲提出转型名义账户制的设想。这是一种介于名义账户制和完全积累制之间的过渡性的体制。他建议,首先,把养老金税率从目前的28%调低到24%,并以此作为未来个人账户的目标税率;现在,可以把5%存入个人账户,另外19%用于支付现在的养老金需求,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
  “随着时间推移,存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不断提高,最终将实现100%的个人账户制。”易纲说。■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