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治股市高温 需一起来上紧螺丝

2007年06月10日 21:17 来源于 caijing
解决目前股市中蕴藏的风险,需要的是一个综合调控手段。
第一步:直面泡沫;第二步:无须刻意寻求政策出台的最佳时机;第三步:破解供给瓶颈;第四步:给监管装上“牙齿”;第五步:收紧流动性

    解决目前股市中蕴藏的风险,需要的是一个综合调控手段。
    第一步:直面泡沫;第二步:无须刻意寻求政策出台的最佳时机;第三步:破解供给瓶颈;第四步:给监管装上“牙齿”;第五步:收紧流动性

  股市目前的快速攀升是否健康,危险何在?怎样才能有效避免股市的大起大落?
  6月11日出版的杂志封面文章“把脉高温股市”试图对此做出答案——第一步:直面泡沫;第二步:无须刻意寻求政策出台的最佳时机;第三步:破解供给瓶颈;第四步:给监管装上“牙齿”;第五步:收紧流动性。
  “股市的价格高涨,应当从多个角度来看,不是一方面因素造成的。”一位国际资深证券监管人士分析称。在他看来,解决目前股市中蕴藏的风险,需要的是一个综合调控手段。“这不是一个一刀切的问题,也不是单个部委可以解决的事情。一个不成熟的市场要走向成熟,需要大家一起来上紧螺丝,才能改善市场结构。”这既包括通过引进境外上市资源(包括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开放QDII(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解决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也需要利率、汇率等价格手段的调解,更需要各方面加强市场监管、提高股市中的信息对称度。
  “首先,增加股票的供给,改革目前审批制的发行体系,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上市;其次,以加息的方式降低对股市的需求,让一部分投资者感受到把钱存入银行的吸引力;其三,吸引更多的资金到境外投资。”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给出了大致相仿的药方。
  “需要理解的是,没有人能够真正预测股市崩盘。所以政策的出台时机没有最优选择,也可以说任何时候都是最优选择,重要的是做该做的事情。”前述国际证监人士说,“中国的股市总体是有基础的,好的股市不会因为市场化调控措施就真的一跌不可收拾。”
  在此组封面文章中,另一篇题为“外资股有多远?”的文章指出,对于目前优质上市公司供给不足、投机之风日盛的境内股票市场,增加股票供给、改善市场结构是最为便捷的一种平衡方式。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5月底透露,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高层不久前与上海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流,再次提到了在中国内地上市的想法。汇丰控股集团主席葛霖也与上交所高层就此进行过探讨。而早在十年前,也就是1997年、1998年时,汇丰控股、联合利华等外资公司便提出过希望在中国境内上市的想法。
  “联合利华是想把在全球各地的业务分拆,在当地上市,而汇丰控股是想总公司在中国(内地)上市。”胡汝银说,“我前几年一直提议,应该以上海交易所为平台,建立一个国际蓝筹股市场”,“我们最近一直在研究将中国概念股以ETF形式(交易所交易基金)在上交所挂牌,这样,中国的投资者也可以分享像无锡尚德等在海外上市的公司的增长。”在中国概念ETF的基础上,上交所进一步设想引进全球蓝筹股的ETF,吸引像微软这类公司进入ETF的组合中。
  较之纯外资的登陆上市,更顺理成章的事情,则是红筹股的回归。而关于红筹回归的传闻已有时日,且正在进入实施阶段。近日获悉,管理层已经草拟了《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点办法(草案)》,并已下发部分券商讨论。文件显示,香港上市的中资控股公司被管理层列为红筹回归的试点范围。
  而较之红筹回归、外企境内上市,更为激进的方案是将A股市场与H股市场打通。“红筹公司进入A股市场,可以使内地投资者分享其业绩成长的成果,也会扩大证券市场的规模和深度。但此举对抑制股价泡沫的作用不能高估。”一位香港资深监管人士对记者表示,“一旦市场齐涨齐跌的预期和趋势形成,仅靠增加供给难以改变现状。要让股市成熟,就要加快资本市场的开放。比如,在打通A+H股或红筹股上,可以让一两家新上市H股或红筹股试点;一旦两地市场联通,就可以通过改变市场预期的方式,促使内地市场趋于理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文详见6月11日出版的2007年第12期杂志“把脉股市高温”、“外资股有多远?”)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