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刘明康:农村金融是可以搞好的

2007年05月13日 14:09 来源于 caijing
接受《财经》杂志专访,阐释农村金融发展总体思路;针对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六大机制改革;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准入,外资兴趣强烈



  “五一”前夕,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接受杂志专访,阐述了银监会作为主管机构对于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考与相应部署。5月14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杂志以封面报道的形式刊登了此次专访的详细内容,并配发了对四川、吉林两地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调查报道。
  杂志报道称,怎样让中国的农村“草根层”获得金融血液?怎样让亿万农民获得充分的金融服务与金融支持?这是中国金融改革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2003年本届政府就任伊始,曾宣布要解决两大金融难题,其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其二即为农村金融改革。随着当前国有银行改革初见成效,从决策层到民间,都把更多的金融关注投向农村。今年以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决策层日程表上的重心任务之一;是项改革的牵头协调单位,即为中国银监会。
    在专访中,刘明康把发展农村金融的目标和原则概括成三句话。首先,要以改革为动力,促使民间资本在农村更好地流动。这一方针适用于中国农村80%以上的地区,包括改革现有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业银行,以及邮政储蓄银行等等,使他们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第二,在民间资本难以充分流动的领域,坚持以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促使政策性金融开展服务;第三,在政策性金融都不能发挥作用的地区和领域,农村金融机构可以以有效代理为渠道,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方式。
  刘明康介绍说,在前两个领域,主要是靠银监会推动,开展得比较有序;第三个方面,还在呼吁过程中。他认为,对中国农村金融要有一个客观认识,它的覆盖率总体而言还是不错的,虽然也存在着一定缺陷,但比印度、印尼等国家覆盖面都要高得多。中国绝大多数县都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行和农发行;在乡镇层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35173个乡镇里面只有2500个乡镇是空白的,即全国的金融服务空白率6.7%。
  但他同时指出,中国的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行、农信社、农发行,走到今天,离中国“三农”金融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目前针对农村金融机构,已经开展了包括审批贷款程序、贷款单独核算、违约客户信息披露、农贷人员业务培训、科学的激励机制、用利率工具给风险定价等六大机制改革。他认为,单纯从经济角度看,支持“三农”与商业银行的盈利驱动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就银监会而言,在这个问题上还是不能搞行政手段,只能以市场化手段加以引导。总之,还是要加大窗口指导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学习微型金融的信贷、管理方法,同时也会加强配套政策支持。
  谈及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准入政策,刘明康透露,对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现在银监会已经受理21家申请,批准的也已经有15家。今年在六个省区试点,主要试验一下能不能健康发展、监管能不能跟上。六省区试验通过后,明年再扩大到全国。目前看来,外资有着很强的兴趣。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还有一些外资保险公司也很愿意进来。
  刘明康认为,农村金融是可以搞好的,也是可以赚钱的。他举例说,他在新疆见到过一个做摩托车租赁公司的小老板。他把摩托车租给牧民用于放羊,对方每个月给他300块钱,连续交五年或六年;如果期间还不了贷,就用羊来抵。买羊的价格按市场价格打9折计算,结果他没有一笔坏账。这只是个例,但显示出农村金融还是有很多机会的,需要有改革思路,当然同时需要很好的监管。■

(全文详见5月14日出版的2007年第10期杂志封面文章“刘明康谈农村金融”、“四川:村镇银行‘鲶鱼效应’”、“吉林:两种试验”)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