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央行:社融、货币供应量比银行贷款更能反映金融支持经济力度

文|财新 丁锋
2025年11月11日 22:06
特别是近两年,地方专项债置换融资平台贷款、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与中长期经济结构演变的趋势叠加,进一步阶段性下拉贷款增长
news 原图 2025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人民币贷款增量占比降至48.3%,较2024年同期和2024年全年分别下降11.7个和4.5个百分点。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金融总量指标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状态,也体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过去,市场往往更加关注银行贷款的增长。央行指出,随着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的变化,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等总量指标,比银行贷款更能反映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的情况。

  11月11日,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一篇题为“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的专栏文章中,详细阐述了背后逻辑。

  专栏文章介绍,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支持总量,是一个覆盖面广、涵盖多种融资渠道的综合性指标,除银行贷款之外,还包括政府债券、企业债券、股票融资、委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其他直接或间接融资方式,反映金融体系支持实体部门生产、投资、消费等各项经济活动的总体情况。货币供应量是传统上观察金融总量的经典指标,指某一时点上流通于经济体系中的货币总量,依据流动性划分为不同层次(M0、M1、M2等),主要由银行发放贷款、购买债券等资产扩张所创造。

责任编辑:霍侃 | 版面编辑:肖子何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最新封面报道之二|钢铁供需之变

安世荷兰不恢复对安世中国发货 称后者对未出货负全责

人事观察|发改委出身三省历练 苏州新书记范波到位

专栏|人工智能泡沫如何改变社会

火线评论|公务员录用标准放宽:如何守护社会公平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