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港股IPO下半年会不会出现拐点/如何从狭窄空间捕捉“债牛”机会|数据精华

文|财新数据 张泽浩
2024年06月19日 17:14
【本文为财新数据通用户专享内容导读】更多精华内容还有:多名高管“前赴后继”令这家银行沦为“提款机”;逆市强劲上攻的科技成长股还有后劲吗;港股回暖面面观(专题);一季度结婚登记数量创新低;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5月规上工业水力发电量同比大涨;分析人士预测AI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持续数年;英伟达成全球市值第一公司

  本文内容精选自财新高端订阅产品“财新数据通”。内容涉及的金融数据库和专享财经资讯完整版本,可通过文内和文末链接订阅“财新数据通”后畅享。

  【特别推荐】

  港股IPO下半年会不会出现拐点 在利率高企、全球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全球IPO市场延续降温。受经济修复结构性分化和新“国九条”监管升级影响,中国内地市场IPO活动进一步收紧,数量和筹资额降幅均超全球平均水平。而香港市场今年二季度IPO活跃度环比升温,不过目前推动港股IPO回暖的主要动能仍来自内地,没有海外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对于下半年的IPO形势,作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有何期待与展望?来看看安永的详细分析

 

  债市投资者如何从狭窄空间中捕捉机会? 上周长债利率再度回落,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利率分别降至2.25%和2.49%,验证债市走牛趋势并未扭转。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债市呈现“被动”下行特征,即下行动力并不来自债市本身,而是由于实体经济缺乏能够提供稳定可观收益的资产,导致整体融资需求收缩,带动风险偏好下降。但随着国债利率逼近前低,投资策略也越发逼仄。一面是受制于资金利率下行空间有限的短债,一面是承受监管喊话压力的长债,投资者如何从“牛市”中捕捉机会?来读本期《债市周观察》

 

  【大市热点】

  多名高管“前赴后继”令这家银行沦为“提款机”  资产规模近千亿元的城商行——葫芦岛银行,在百余家城商行中原本算不上显眼,但近年来风波不断、接二连三发生离奇事件。前有因案被免职的行长官复原职又被查,后有多名高管在接任当月就联合大股东套取银行资金转移出境,部分情节近期被曝光。背后到底有何原委?资金转移给了谁?涉案多人后续如何?一起来看本期“金融我闻”

  逆市强劲上攻的科技成长股还有后劲吗? 近期A股市场波动加剧,科技创新领域受市场资金“高切低”与产业政策催化等影响成为结构亮点,投资者关注度因此抬升。5月27日至6月14日,科创50逆市上涨3.72%,领涨主要宽基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5.38个百分点。不过,这一轮成长股的反弹并非普遍上涨,存在内部分化,其中龙头股表现更为强劲。科创板接下来还是值得配置的方向吗?来看本期《权益周观察》的梳理和分析

 

  港股回暖面面观 港股自4月中旬到5月中旬迎来一波强劲反弹,恒生指数本轮上涨峰值较年初低位,累计升幅高达33%。在此背后,外资回流惹人关注。伴随着行情回暖,新股IPO活动二季度以来也重现暖意。不过港股最近进入回调盘整阶段,市场关心和热议港股的后续走向以及外资的回流是否可持续等话题。接下来哪些可能对港股走势产生改变的重要事件值得留意?国内政策如何影响香港上市公司的业绩?美联储降息节奏又会带来哪些外盘影响?来专题从多角度深度剖析港股市场近况

  【数据推荐】

  今年一季度结婚登记数量创新低 据民政部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196.9万对,相较于2023年一季度减少了17.8万对,是近年来(除2020年)同期首次跌破200万对。受到春节、季节等因素影响,每年一季度的结婚人数通常比其他季度略多一些。点击查看并下载历史数据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今年1—5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4.7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较前四个月有所加快。点击查看下载数据详情

  5月规上工业水力发电量同比大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规上工业水力发电量同比增长38.6%,增速比4月份加快17.6个百分点。点击查看历史趋势

  【更多荐读】

  分析人士:AI基础设施建设或仍将持续数年 资产管理公司Deepwater Asset Management的管理合伙人Doug Clinton指出,科技行业的估值有些“颠倒”——通常情况下,软件公司营收倍数比硬件公司高,但目前则是相反的情况,在收益方面也是如此。对于这一不寻常的现象,Clinton认为,这是因为当前仍在AI基础设施建设的早期阶段,他预计至少还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看到建设重心转向……听一下他的分析

  英伟达成全球市值第一公司 人工智能高热不退,英伟达停不下来的涨势推动其市值超过了大型科技同业,并坐稳了全球最值钱公司的宝座。该股周二一度上涨3.4%,市值升至约3.3万亿美元,超越微软和苹果。这一排名再次表明人工智能是许多投资者的首要关注点。来看详情

  查看精华内容的完整版,解锁海量金融数据、财经资讯和更多数据资讯服务,请订阅财新数据通。■(移动端用户点这里,PC端用户点这里

责任编辑:严维汉 | 版面编辑:刘春辉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