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政协委员热论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2009年03月06日 23:37 来源于 caijing
政协委员讨论焦点集中于小企业产品需求下降、银行信贷体制障碍、担保体系不作为、融资渠道单一

政协委员讨论焦点集中于小企业产品需求下降、银行信贷体制障碍、担保体系不作为、融资渠道单一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增速低的问题,成为本届全国政协会上经济组委员讨论的重点。相关焦点问题包括:小企业产品需求下降、银行信贷体制障碍、担保体系不作为、融资渠道单一。
  不少企业界政协委员表示,上一轮信贷紧缩,收回去的就是小企业信贷;而近期信贷扩张很快,中小企业也很少获得贷款。
  据央行行长周小川3月6日公布的数据,2008年中小企业贷款全年增长13.5%,小企业贷款增长更慢一些。2008年人民币贷款增速为18.75%。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回应企业界委员时称:“实事求是说,经济下行中,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比较大,银行放贷的成本收益肯定是不匹配的,特别是有些小企业财务报表还不是很规范,所以对银行来说就有顾虑。而且银行还要受到不良资产比率等监管,也要考虑到股东的反应。”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对记者表示,去年9月江苏、浙江小企业关闭了一批,就是因为产品没有需求,银行也不敢给他们贷款。只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或者大企业带动小企业配套生产,产生新的需求,然后银行才能贷款给他们。
  阎庆民进一步分析称,中央财政的投入主要是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所以码头、港口、电站等获得贷款较多,相对来讲小企业获得的就比较少。
  他说:“随着时间增长,或者通过间接投资拉动,比如船舶、航天等对制造业、小企业的拉动,小企业贷款也会增加。当然,银监会等还要出一些措施来推动。”
  马蔚华表示:“风险比较大、成本高,不能成为不贷的原因。如果中小企业问题不解决,经济不能正常运行。这种情况下,银行本身要对中小企业重视,要支持又要了解风险,就要密切联系;成立小企业专营机构,就是从体制上解决‘密切联系’的问题。”
  不少企业界委员认为,对于中小企业贷款,“银行在政治上响应得很好,但兴奋点却不在这里”。
  银行业委员对此回应称,对中小企业融资,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支撑政策,完善担保等风险分散体系,降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但企业界并不看好这种拟勾画的风险分担机制,他们更关心的是现有政策如何落到实处。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商会副会长、吉林正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韩真发说:“希望央行、银监会等部门能出台一些具体政策,专门降低小企业、涉农企业的贷款门槛,规范担保公司的操作,不要让担保公司变成大企业的‘二银行’。”
  据了解,多位来自各地的企业代表表示,目前政策性的担保机构运营者,为了不担责任,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政企合作的担保机构则成为了部分大企业的“二银行”,这些企业利用担保公司的杠杆效应,为本企业和关联企业融资,如果是给其他小企业融资,一般门槛较高,接近银行要求,都要求严格的反担保物品,同时还要收高额担保费。
  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贷款需要银行监管政策的适度倾斜,以调动银行的积极性。
  据马蔚华介绍,目前政府正在酝酿发布中小企业和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方法,银行将可自主核销金额在500万元以下、追索1年以上仍无法回收的债权。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须构建规范、合理的政策性融资体系,并形成可长期运行的操作框架,凡是政策性金融事项,如运行风险天生高于大企业的中小企业贷款,财政要介入给予支持。
  不过,全国政协委员、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陈东征指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应该是金融体系的支持,不能仅理解为银行贷款或者担保,因为这些资金只能解决短期问题,中小企业真正要在危机中生存发展,必须有从资本市场解决问题,推出创业板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途径。
  目前,很多人对创业板的疑虑在于担心中小企业的高风险。陈东征承认,有风险,但这种风险是眼前的、局部的风险,如果不承担这种风险,一些较好的中小企业可能生存不下去,金融体系的安全系数会下降。■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