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上海银行将寻求独立上市

2008年03月16日 11:23 来源于 caijing
多年来一直将H股上市作为其首选方案;沪港台三地“上海银行”合作有望提速

多年来一直将H股上市作为其首选方案;沪港台三地“上海银行”合作有望提速

  筹划上市多年却迟迟未果的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近日终于在股权结构调整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3月17日出版的2008年第6期杂志报道,上海银行一项重要的国有股权转让计划已于近日完成。目前,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持有上海银行15.09%股权的大股东。上海银行的国有股权重整之后,不再进行私募,而将直接启动上市计划。此前,上海银行曾打算完成一轮私募之后再上市。
  “上海银行不会被纳入正在打造的上海金控集团版图,也不会被纳入其银行板块进行整合。”知情者对记者称,“上海银行将走独立上市之路。”
  知情者还透露,是上海银行原第一大股东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将其所持8.4%股份全部划拨给联和投资。划拨完成后,联和投资将持有上海银行15.09%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报道称,联和投资行事低调,频频在多个合资、创投项目上显露大手笔。该公司成立于1994年9月,惟一发起人股东为当时的上海市计委,注册资本1亿元。其后,经过多次国资产权划拨和增资,目前注册资本达到17.15亿元,至2006年12月,联和投资的全资股东由上海市计委变更为上海市国资委。
  该公司工商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该公司的对外投资额达22.4亿元,投资的各类公司达38个。目前,该公司除联泰大都会人寿,还是上海航空(上海交易所代码:600591)的第一大股东,并与微软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更充当中国网通最早的发起人之一。
  知情者透露,联和投资的介入或许意味着上海银行下一步合纵连横的开始。而随着联和投资终于走向前台,其多年来所扮演穿针引线的特殊角色,注定它将在上海银行上市,以及未来更为广阔的沪港台三地银行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早在2006年,上海银行便设立港台业务部,还特别推出沪台之间汇款一日通业务,逐步展开了沪、港、台三地“上海银行”的合作。
  台湾和香港的“上海银行”,分别是指“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香港上海商业银行”;前者是后者的控股股东,其创办人为上海老一辈银行家陈光甫。目前,荣式家族的荣鸿庆与荣智权父子分别担任台、港“上海银行”的董事长。
  早在2001年底,香港上海商业银行参股上海银行3%股权后,时任上海银行行长傅建华即向外界表示,上海银行正在加快沪港台三家银行在资本纽带上的紧密合作,并希望未来沪港台三地银行在资本运作上进行合作。多年来,上海银行一直将H股上市作为其首选方案。
  实际上,上海方面目前已成为香港上海商业银行的大股东,并先后派出了两名董事。香港上海商业银行公告显示,1999年3月起,原工行上海分行行长沈若雷以申联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身份,出任香港上海银行董事。自2004年,傅建华以申联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的身份,亦加入香港上海银行董事会。
  据了解,申联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正是联和投资的附属公司。1998年前后,联和投资在英属开曼群岛发起成立了申联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投入约5.97亿元,占34%股权,随后又在香港成立申联国际投资(香港)有限公司,投资5585万港元,亦占34%股权。
  目前,沈若雷还兼任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这家寿险公司此前是联和投资与花旗银行在上海成立的合资公司,花旗银行与大都会保险分家后更名为联泰大都会。目前联和投资仍持有这家合资寿险公司50%的股权。■

  (全文详见3月17日出版的2008年第6期杂志“上海银行单飞”)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