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标普:中资银行国内信用风险增加

2008年02月21日 15:17 来源于 caijing
国内宏观调控措施力度加大,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性增加,外部需求将可能萎缩



  
标准普尔2月21日发布报告认为,中资银行所面临国内信用风险,甚于次贷危机的威胁。标普表示,鉴于国内宏观调控措施力度加大,以及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性增加,外部需求将可能萎缩,中资银行面临日益严峻的国内信用风险。不过,因全球信用危机引发的市场风险总体仍可控制。
  标普信用分析师廖强认为,近年来中资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使得信用风险增加。如果贷款质量大规模恶化,可能对于评级造成负面影响。
  目前,穆迪、标普等国际评级公司还没有改变对中资银行的评级。
  标普在报告中表示,中资银行的市场风险偏好总体比较保守;而且,尽管风险管理能力距离市场领先水平尚有很长一段距离,但与其自身并不复杂的市场风险状况是匹配的。尽管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将众多国际银行卷入其中,但由于大多数中资银行在该市场涉足规模较小,因此对它们的直接影响有限。
  在中资银行中,中国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1988,香港交易所代码:3988)在中国的商业银行中持有最多的次贷相关资产,一直广受关注。1月22日,因市场传言其持有的74亿美元次贷产品造成惨重损失,中国银行一度临时停牌。但中国银行当晚发布公告称,根据该行管理层初步掌握的未经审计的2007年经营状况,并考虑次贷债券减值准备和处置损失,2007年税后利润较上年仍将继续保持增长。
  然而,标普在报告中称,中资银行的企业贷款业务正面临更多挑战。2008年该业务不良贷款比率可能会显著增加,因为信贷紧缩政策,可能对边际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关注类贷款恶化为不良贷款,而且贷款增速放缓,也令稀释作用降低。
  标普金融机构评级资深董事曾怡景认为,受到中央收紧贷款,内地房地产受挫,加上经济增长放缓,今年银行或面临需要增加呆坏账拨备,增加不良贷款比率上升的压力。但由于贷款息率下调,但存款息率未能调整,也使净息差收窄,中资银行盈利将要依赖非利息收入。■

( 张卓)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