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中青传媒神秘摘牌 北大青鸟自拍自买

2007年06月27日 18:10 来源于 caijing
中青报收回经营权后,中青传媒已彻底沦为空壳,由北大青鸟实际控制,此次股权挂牌转让只是正式履行完相关程序



  经过20个工作日的公示后,日前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让股权的中青报业传媒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青传媒)被低调摘牌。各方拒绝透露最后摘牌人,但种种迹象来看,最后一刻出手摘牌的正是中青传媒的实际控制方北大青鸟。
    中青传媒此次转让的50%股权由中国青年报社持有,转让价格为1.4亿元人民币。6月26日,北京产权交易所的工作人员证实了中青传媒被摘牌的消息,但是他拒绝透露受让方的具体情况,只是表示,接下来,他们将按照有关程序完成受让方的股权变更等手续。
    中青传媒由中国青年报社和北大青鸟有限责任公司于2004年3月16日投资成立,注册资本2.5亿元人民币。其中,中青报社以物业、办公设施和经营权投入,拥有60%的股权;北大青鸟则投入1亿元现金,占股40%。成立后的中青传媒主要负责中国青年报的发行、广告及衍生经营业务,同时负责支付中青报社所有记者、编辑的薪酬,以及中青报改扩版的投入等。
    中青报一位内部人士透露,早在2005年中国青年报与北大青鸟已经分手,中青报当时即收回发行、广告及衍生经营业务,只象征性地保留10%股权。
    观察家指出,在中青报收回最重要的资产——经营权之后,中青传媒已彻底沦为空壳,由北大青鸟实际控制;此次股权挂牌转让只是正式履行完相关程序,当然也不排除北大青鸟寄望于通过挂牌卖掉这些股权。
    北大青鸟投资管理部经理杨晓青解释说,最初北大青鸟曾经想与中国青年报社协议内部转让股权,但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国有资产转让必须在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所以才有了这次挂牌行为。
    由于共青团中央机关报的特殊地位,中青报与北大青鸟的当年的合作,曾被称为中央级大报引入业外资金进行“体制内改革”的第一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但是,这起具有标志意义的合作案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2004年底,中青报社高层人事发生变动;同时受政策影响,北大青鸟借助资本市场转让股权获得收益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2005年9月1日,双方正式结束合作关系,中青传媒不再负担报社编辑、记者的薪酬支出,中青报的广告、发行经营权也由中青报社收回。
    2005年9月后,中青传媒的业务就事实上处于停顿状态,原来的工作人员也已经遣散。根据公示资料,去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仅为54万元,除去人员工资和办公开支,亏损将近12万元。由于中青报的经营权早在2005年就已经收回,此次中青传媒出让的实际上只是一个传媒公司的“壳”资源,并不包括任何未来经营收益和可变现的固定资产和现金资产。因此挂牌后,一直无人问津。
    中国青年报社原社长、现任党组书记王宏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中青报社只象征性地保留中青传媒10%的股权,公司怎么经营、怎么发展,“都需要问他们(北大青鸟),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
    北大青鸟在传媒领域一度动作频频。自2001年5月成功投资《京华时报》后,还先后参股投资了《上海青年报》、《山西青年报》等。除了中青传媒,2003年7月,北大青鸟旗下的北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还与中国青年报社共同投资成立了北京中青联合传媒文化有限公司(下称中青联合),具体负责中青报旗下的子报《青年参考》的改版和广告、发行经营业务。
  目前,中青联合仍在正常运转。分析人士认为,北大青鸟在最后一刻决定自己接手的真正动机尚不清楚,但是不排除他们想收回这个壳资源,以做进一步资本运作的可能性。■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