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银监会严查信贷资金入市 股市借机调整

2007年02月03日 16:17 来源于 caijing
业内认为本周大跌主要源于目前股市高估,部分违规资金出逃或为原因之一



  
过去一年全年大涨130%的股市,引来了万人空巷般的入市效应,也引来了“泡沫”的担忧。
  调整不期而至。1月30日至2月2日,上证指数从2959点一路跌至2673点,当周的沪指收出了一根下跌7.26%的大阴线。在财富效应驱动下蜂拥入市的新股民们,很快尝到风险的味道。
  由于消息面并无特别的利空,连日急跌引发诸多猜测。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表示,中国股市正在形成泡沫;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发出警告:防止国企在股市炒作;美国投资界知名人士罗杰斯也唱空中国股市。这些都成为一些股民认定的下跌原因。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真正的原因并非这些。一家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说,大盘调整原因很简单,因为“之前涨得太多了”。
  他认为,近期高层人士的一些表述,固然显现了监管层的警示意图;但真正对市场能够形成直接压力的,则是银监会严查信贷资金入市的通知。这一通知早在2006年12月底即已发出,至目前仍未进入落实阶段,市场则更多是借机调整。
  另一位业内人士则表示,慑于银监会通知及高层警示,部分违规资金提前出逃,也是市场调整的原因之一。
  对监管部门来说,新股民若以自有资金入场,固然需要反复提醒风险,但更值得担心的是信贷资金转道流入股市。
  面临牛市的诱惑,动用个人贷款、消费贷款乃至企业贷款进入股市已不是秘密。用此前股市的投资收益率比照信贷资金的6%上下的贷款利率,一些人相信,即便来自银行的信贷资金,进行投资也是划算的。
  相关贷款的大幅上升引起监管部门警觉。2006年12月31日,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下称《通知》)。该文件措辞严厉,要求对银行资金强化管理,对违规资金予以严查。《通知》同时抄送中国证监会。
  《通知》认为,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的业务,特别是委托贷款和同业拆借面临的风险较大;同时业已发现企业挪用银行贷款资金炒股的违法行为,要求银行做好贷款前的审查以及贷后监督。
  为进行有效防范,《通知》要求,“严格禁止任何企业和个人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贷款给企业和个人买卖股票。若发现挪用贷款买卖股票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采取及时、必要的措施立即收回贷款”;对于违规的企业或个人,其违规记录将被载入央行的征信管理系统。
  此外,为防止国有消费贷款进入股市,银行应对借款人动因、贷款用途、还款来源等进行审核,以确定是否发放贷款。
  《通知》还要求银行加强对证券公司融资的风险管理,建立银行与证券市场之间的“防火墙”,严格防范跨市场、跨行业风险转移;“银行业金融机构严禁向证券公司和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发放以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为担保的贷款。”
  不过,落实上述要求并非易事。中国建设银行有关人士认为,目前银行业尚无法做到完全有效的监控银行资金流向。由于信贷体系特别是信用体系尚不健全,贷后监控资金使用情况仍然无法全然做到。
  尽管不能完全防范,但《通知》的警示作用还是非常明显。
  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主办的《金融时报》发表评论“2007年:我们需要怎样的牛市”称,“如果股市继续疯涨,下一步很可能会有更严厉的调控措施出台,以避免股票等资产价格的泡沫化。这些举措正是管理层对过热市场的善意提醒、对牛市的悉心呵护。”■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