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邮储银行仍面临挑战重重

2007年01月01日 21:30 来源于 caijing
已获银监会批准但未正式挂牌,缺乏清晰的战略定位和信贷模式的自主创新,将构成未来成长的悬念


  2006年12月31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业,同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全资方式出资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并核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这意味着中国第五大商业银行的问世。
  银监会有关人士同时表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尚未正式挂牌。
  中国的邮政储蓄自1986年恢复办理以来,已成为一支重要的金融力量。截至2006年8月,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1.54万亿元,规模仅次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网点超过3.7万个,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成为中国连接城乡的最大金融网。
  按照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章程,中国邮储储蓄银行(下称邮储银行)成立后,将继续依托邮政网络经营,按照公司治理架构和商业银行管理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实行市场化经营管理;与其他银行一样,邮储银行在机构、业务和高管人员等方面,将依法纳入银行监管体系,并实行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审慎监管。
  邮储银行的市场定位是,充分依托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互补关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邮储银行从邮储变身而来,面临最大的问题依然是信贷能力的缺位。由于缺乏审贷经验,又有放贷压力和冲动,在业内人士看来,邮储银行如果贸然放开贷款业务,很难避免出现大量坏账的风险。
  邮储业务自1986年恢复以来,按照央行规定,实行“只存不贷”,至2003年8月后才允许邮储资金新老划断,旧有资金仍然转存央行,新增资金可自主运用,渠道包括购买债券和协议存款。2005年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要求邮储在五年内把转存央行的8290亿元分批转出。
  2006年以来,银监会先后批准邮储开办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的部分试点、同业存款和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投资、银团贷款等多项业务。至8月,邮储的自主资金运用余额超过8000亿元,但大部分资金仍用于投资债券和银行存款,与自己的定位与要求相距甚远。
   据了解,邮政储蓄已经选择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作为其贷款业务的合作伙伴。2006年6月,邮储已与国开行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由其帮助转贷。根据该协议,国开行将利用现有的系统帮助邮政储蓄银行放贷;双方在资产管理、资金运用、咨询服务以及劳务、结算等多方面进行合作。但国开行有关人士透露,目前,与邮储银行的这一合作尚未进入正式操作阶段。
    多位专家认为,邮储银行的现有定位不够清晰,可能在未来带来一系列问题。世界银行高级金融专家王君指出,刚刚成立的邮储银行,有着健康的资产负债表、资金实力和农信社所不具备的整体联网系统,对整个宏观经济、货币政策的实施有重要影响,“邮储银行可以非常戏剧性地改进农村金融的供给状况。但这将取决于其准确的战略定位和为此量身定做的信贷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否则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因为针对农村金融的信贷模式和以往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信贷技术,是完全不同的。”■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