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资产证券化再度开闸 (11月23日 PM)

2006年11月23日 20:03 来源于 caijing
继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获批后,中国工商银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等也递交相关申请,第二轮资产证券化热潮正在酝酿



  近日获悉,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Non-performing Loan)试点已经获得银监会的批准,拟发行估值规模约为50亿元的证券化产品。至于该产品何时能够正式到银行间市场上市交易,还有待人民银行有关部门批准。
  据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陈孝周介绍,该笔证券化产品将以信达2004年从中国银行收购的广东地区约210亿元未偿本金余额的可疑类贷款资产为基础组成资产池,市场估值总额约为50亿元左右,其中发行的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规模约为30亿元,而其余次级资产均由信达公司自己持有,以作为内部增信。
  此次发行由信达作为发起人,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担任评级,中诚信托与民生银行分别作为受托人和资金保管机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负责承销。中金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赵晓征对记者表示,目前正在组织此事,很快将可以正式发布。
  据信达内部人士介绍,信达该项计划已准备了两年之久。早在2004年10月,信达与中金就在北京签署了不良资产国内证券化合作协议。当时,信达即拟将其从中国银行收购的广东地区约200亿不良资产组成资产池,与中金携手,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国内不良资产证券化操作。
  而后,因国内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健全,资产证券化各项准备工作繁琐;加上央行和银监会本着审慎创新的原则,先由建行、开行等大行先行试点,然后伺机推展,由此,信达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计划一再推迟。
  据内部人士透露,这两年来,为了保证评估、评级等申报材料的稳定性,资产池内标的资产大体锁定;且为了确保试点的成功,“信达应该会考虑较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只要能基本覆盖成本即可。”
  惠誉(北京)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结构融资评级联席董事周捷对记者表示,第二轮资产证券化试点首发,预计在2007年一季度。
  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建元、国家开发银行两期资产证券化产品隆重登场之后,除2006年4月国开行发行一期产品,资产证券化可谓“雷声大雨点小”。即便已经上市的三只产品,也交易冷清,经常处于有价无市状态。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建元基本上没有交易,国开行只是偶有交易。
  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在翘首期待资产证券化第二轮试点的到来。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央行和银监会曾召开两次会议,与七家银行和两家资产管理公司讨论第二轮资产证券化试点,各家均表示出积极的兴趣;显见,其目标并不仅在经济利益上。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风险管理处马筱林坦言,“主要是为了打通资产证券化这个通道。”
  此前,11月17日,中国工商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递交了发行45亿元资产支持证券的申请。此外,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数家股份制银行,也在忙着准备递交申请。第二轮资产证券化热潮正在酝酿之中。
  据了解,第二批试点中确定的产品只有抵押贷款证券(CLO)、RMBS和资产支持证券(ABS),包括银行不良贷款(NPL)支持的ABS。“国内目前的技术很难支持更高级和更复杂的产品。”周捷说。
  “2007年,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将真正打开大门,那将是爆炸性的增长。”11月14日,惠誉国际评级有限公司亚洲结构金融产品执行董事史凯文(Kevin Stephenson)对记者说。根据他的乐观预计,2007年,中国将会出现十只以上资产证券化产品。
  不过,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对记者说:“明年有多少只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有多大发行规模,都不是重要的问题,制度建设才是下一步的重点。目前我们在SPV设立、税制安排等方面的相关基础制度规范上,同国际准则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此外,李伏安认为,由于前期市场试点产品过少,二手交易冷清,发行机构在跟踪信息评级、投资分红、债券偿还等各个环节上的实践还没有充分反映出来,试点水准还有待提高。■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