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金融 > 要闻 > 正文

【中国经济】上海距国际金融中心还有多远? (10月9日 PM)

2006年10月09日 15:23 来源于 caijing
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但要成为全国乃至国际金融中心,尚需在金融自由化和改善金融环境等方面......



沈明高



黄益平


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但要成为全国乃至国际金融中心,尚需在金融自由化和改善金融环境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多数人认为上海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在过去几个月内,一些投资者突然开始担心上海会不会在国内新的经济格局下被边缘化,尤其是北京和天津在建设金融中心方面各自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在我们看来,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上海已经是中国货币、外汇、证券、黄金和期货交易的中心,与其他城市相比拥有非常明显的先行优势。尽管政府的三大金融市场监管机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大部分大型国有企业以及部分外资公司的总部都集中在北京,这对上海金融市场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但公司总部的分布其实是传统政府管理体系的结果。
  在改革开放近30年后的今天,中国政府仍然维持着对经济发展的关键影响力,这样的政府强势主导在宏观调控中尤其明显,政府公关自然成为各大公司总部发展国内业务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从总体趋势看,不断深入的市场化改革意味着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影响力将会逐步下降,以实现从裁判员兼运动员到单纯的裁判员的角色转换。换句话说,谁将成为金融中心最终会由市场而不是政府来决定。
  事实上,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已经日益集中到上海。去年中国人民银行将与市场操作相关的部门搬迁到上海设立上海总部就是一个重要例证。有统计显示,外资银行55%的资产集中在上海。
  国际金融市场的历史表明,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与经济活动中心的变迁紧密相关。上海的发展受益于快速崛起的极其活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在2005年,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占全国GDP的22%,涵盖珠江三角洲的广东占了12%,北京和天津加在一起约占6%。很显然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火车头,这对上海金融市场的发展极其有利。上海的人均GDP不但列中国各省市之冠,同时也已经超越了马来西亚等国。中国生产力报告也多次将上海排在全国各省市的首位。
  政府效率与基础设施同样影响着金融活动的效率。上海虽然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腐败案件,但总起来看,上海的政府效率和法制建设还是领先其他省市。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对全国50个城市金融环境的排名,上海明显领先于其重要竞争者北京、深圳和天津。这一排名综合考察了银行绩效、法制体系、产权保护、市场制度和社会诚信等方面。
  凭借现有的市场基础和独特地位,上海将是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改革和开放的最大的受益者。上海金融市场的发展无疑得益于中国经济与金融的改革和开放,但可以说,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仅仅只是开了一个头。早在2005年6月,国务院就批准上海浦东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但由于种种原因,上海在过去一年没有能够充分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在一些前沿性的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金融改革和创新方面也同样如此。今年,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成为中国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这一方面与上海浦东新区构成了竞争,但另一方面,在改革方面的竞争可以推动上海在金融等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上海最近的人事变化可能是引起投资者的担忧。但不容否认,上海不但已经是中国经济与金融的中心,同时更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浦东在短短的十几年间由一片农田迅速发展成为高楼林立的繁荣的金融中心,这对许多国际投资者来说就是中国经济崛起最为深刻和具体的佐证。因此,保持上海的持续发展和繁荣不但是上海的利益所在,也对保持投资者的信心、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当然,这并不是说,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是完全无法动摇的。最近一段时期的政策变化也确实给上海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中央提出的实现地区间经济平衡发展的策略意味着政策的中心将逐步从沿海地区向相对欠发达内陆地区倾斜、从南方地区向北方地区延伸,这包括进一步支持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经济振兴、环渤海地区发展等。这表明,绝大部分优惠政策集中在上海或由上海独享的日子可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国务院于今年5月将天津滨海新区确定为新的全国经济增长中心,从而可能造就天津以及周边地区成为继80年代的深圳和90年代的上海之后的“第三次经济增长浪潮”的中心。天津并且很快向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综合金融改革试点的请求,包括以产业基金和资产证券化等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允许开展金融机构综合经营试点;创新消费信贷和中小企业融资;设立上海和深圳之外的第三个交易市场以促进产权交易;试点开放外汇市场和资本账户并引进离岸金融业务等。显然,上海需要在类似的金融改革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根据上海金融学院贺瑛教授的分析,尽管上海在许多方面远远领先国内其他城市,但在大公司总部的分布上,上海落后于北京。一部分总部设在上海的公司也承认,公司高层每周花费很多时间奔波于上海与北京之间,而目前交通设施尚不够完善,尤其是航班延误十分普遍,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突出。由于政府和企业大部分决策仍然在北京,新增的金融活动是否会转向其他城市,对上海确实是一个新的挑战。
  在短期内,上海的经济活动也可能出现一些波动。新一轮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上海经济的影响要大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由去年的12%下降到了今年上半年的7%,而大部分地区的增长率则仍然保持在接近30%的水平。上半年上海的财政收入仅增长了不到5%,远远落后于全国22%的平均水平。另外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也在这一轮调控政策中首当其冲,房地产价格和投资的疲软可能会给经济增长带来进一步的压力。
  要确保全国金融中心的地位,尤其是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仍然有许多功课要做。一般来说,一个城市要成为金融中心,必须依托一个重要的经济实体、拥有健全的法制体系、实现资本和信息的自由流动。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金融活动是靠金融专家来做的,因此吸引一大批金融专家和机构十分关键。要使得上海成为对这些国内、国际人才有吸引力的地方,可能需要关注税收、语言、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上述众多方面中,有一些其实是中央政府的决策范围,比如法律环境、资本账户和税收体制。但上海显然也有许多可以独自努力的地方,比如交通设施(包括市内和铁路、航空等)和生活环境。■

作者分别为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和中国区经济学家。本文观点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的意见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信息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